彼得·德·哈恩(Peter de Haan),发展经济学家,美国华盛顿特区全球发展中心访问学者,专门从事经济史以及经济发展研究,曾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东欧的很多国家工作和从事发展问题研究,着有《发展回眸:常识的经济学》(Development in Hindsight: The Economics of Common Sense)。
为了增强我的书单的时序性,我将它们分为7个不同的阶段,选择了在特定时间,在政治、经济和知识方面具有“时代精神”的典型书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写的两本书代表了第一阶段,也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到大萧条结束。《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eace,1919)基本上预测了《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的悲剧后果;另一本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1936)引发了凯恩斯革命。
我的第二阶段横跨了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家如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和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研究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社会主义是否并不是更好的选择这个问题。毕竟,在“镀金时代”戛然而止时,资本主义并没有能在经济生活上有所改善。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1942)一书中,熊彼特探讨了社会主义是否能够超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他总结说社会主义确实能够超越。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1944)一书认为,自我调节的市场要求社会服从于市场。这意味着经济不是镶嵌于社会关系中,而是社会的管理要服从于市场。如果不加以管控,就会导致极端的后果,这从整个经济体无尽的,甚至有时候非常极端的繁荣萧条史上可见一斑。
第四阶段始于 1975 年左右,那时工业国的工资和价格迅速失控。经济增长不顺、通货膨胀飙升、失业率也极速上升,这种致命的组合就是滞胀。凯恩斯主义者束手无策;他们不能解释,也不能矫正发生的变故。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他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是新古典主义抨击凯恩斯主义运用的精神领袖。哈耶克的《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60)以及密尔顿的《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1962)不仅对经济学,也对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如此,仍有经济学家质疑新古典主义的假说。例如,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在他的《退出、呼吁与忠诚》(Exit, Voice and Loyalty,1970)一书中争论说,如果市场没能达到最佳状态,那么社会就会识别出差距,此时非市场的社会机构就会出现,尝试弥补这一缺口。
然后,在 2007 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不仅发生在美国,在其他的国家像爱尔兰和西班牙也是如此。第六阶段,黑暗时代开始。银行开始有麻烦了。一年之后,贷款突然枯竭。银行和保险公司破产。这个过程充满了传染力;真个金融系统几乎崩溃。政府以前所未有之势开启紧急救援干预,但是他们没能阻止大萧条和欧元区危机的到来。为了缓解危机,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再次重视凯恩斯,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罪魁祸首。并不是所有遭受危机的国家都实行凯恩斯主义的抗萧条政策;有些国家采用紧缩政策。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在他的《市场是怎么失败的》(How Markets Fail: The Logic of Economic Calamities,2009)一书中,描述了市场失败之处以及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大衰退之后,第七阶段开始了。就像大萧条之后那样,出现了一系列关键书籍。有些积极倡导凯恩斯主义政策,有些关注资本主义不受限制发展的后果。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不平等;这不是个新话题,但是鉴于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个议题再次得到关注。 2014 年,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英文版面世,非常畅销。皮凯蒂——就像几乎一个世纪之前的凯恩斯——名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