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风投新闻

精细如头发丝万分之一的金属线、小如一只果 ...

  • 0
精细如头发丝万分之一的金属线、小如一只果蝇的神经环路,是普通人几乎完全忽略掉的“微小”,有人却能从中找到大乐趣,并且一路“玩”成美国院士级,眼下他又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人选,并于今天冲击这一科学界至高无上的奖项。他就是苏州走出去的美籍华人杨培东,全球材料科学家中的“纳米牛人”。

5246.jpg


昨天,记者分别采访了杨培东母校的老师以及他的家人。对于这位优秀的学子,他的老师一脸自豪;对于自己弟弟的成长经历,他的姐姐如数家珍。

能否得奖不重要 “顺其自然就好”: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日前发布了其2014年度“诺贝尔奖级别”的“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这也通常被视为诺贝尔奖预测名单,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杨培东令人瞩目地出现在了这份名单上。

今年43岁的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在相城区元和镇,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他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杨培东榜上有名,获得了美国科学及工程界的最高荣誉。杨培东对纳米光子学的贡献,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使其成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人选。

如果这次能够获奖,杨培东将成为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生、有大陆教育背景的首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杨培东的姐姐杨静漪昨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杨培东这些年获得了很多奖项,获得诺贝尔奖一直是他们全家人最大的梦想。杨培东的父亲每年都将诺贝尔奖的相关报道收集起来,为了就是激励儿子冲击这一最令人瞩目的科学奖项。而杨培东本人在电话中表示,有很多人都是在做出成果很多年以后才获得诺贝尔奖,所以他对今年得奖与否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顺其自然就好”。
踏着彩虹来

写了 152 篇文章,拥有财富 438,被 1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踏着彩虹来

发表于 2014-10-7 18:43:45

5216.jpg
杨培东与木渎高级中学2011届学子、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张茜梦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踏着彩虹来

发表于 2014-10-7 18:44:26

5336.jpg
2011年6月29日 杨培东专程从美国返回母校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培东实验基地 培东实验班揭牌仪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踏着彩虹来

发表于 2014-10-7 18:44:52

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同学家人都说是“勤奋”:诺贝尔奖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科学奖项。杨培东为何能跻身这座金字塔尖?是不是他的天赋起了很大的作用?姐姐杨静漪快人快语,“主要是对学习有兴趣,勤奋刻苦,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

杨培东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当过幼儿园教师。父亲在孩子们的读书上花了不少心思,曾订阅当时比较热门的《少年报》、《少年文艺》等培养孩子们兴趣,所以杨培东初中时语文很好,曾获得过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奖。

“当时的奖励是10本书!”杨静漪回忆称,弟弟当年文理科都十分优秀,初中时就频频在各种数学、物理、化学等奥赛上斩获大奖。在木渎中学的档案室,记者看到,杨培东高中三年的物理、化学、数学几乎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

而说到弟弟学习的“诀窍”,杨静漪说,当时杨培东所在的木渎中学“尖子班”,竞争十分激烈,弟弟每堂课的笔记都十分认真,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漏掉。课堂上认真后,课后反倒轻松了不少,姐弟三人分担家务,也会一起出去玩。

勤奋是杨培东最大的特质。记者采访了木渎中学八八届高三(1)班10位毕业生,当问到这位当年同班同学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时,10个人全部首选“勤奋”,其次才是天分等等。“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伙当时有一本读物《古诗一日一首》,每天宿舍熄灯后,他都要打着手电背古诗,真的是一天一首,从来不落。”一位同学回忆道。

旅美10多年后,功成名就的杨培东依然勤奋,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他的时间表里,工作时间从早上进学校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时左右。但其中要剔除傍晚17时到21时的4个小时,这段时间是属于女儿的,“陪女儿散步是他现在最大的业余爱好。”杨静漪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踏着彩虹来

发表于 2014-10-7 18:45:16

醉心科研不忘母校,试解“钱学森之问”:醉心于探索美丽小世界的杨培东,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也一直对母校和家乡的培养心存感恩。

2011年6月,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联手中国科技大学在木渎中学挂出了两块令教育界为之一振的牌子:培东实验基地、培东实验班。以此两校校友杨培东名字命名的“培东班”,寓意“培养东方之子”。通过这一新型合作模式,中科大与木渎中学共同探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机衔接,通过实施课程创新、学分考核制、跳级制等改革,“培东班”尝试破解“钱学森之问”。

在培东班的揭牌仪式上,杨培东表示,希望自己能对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小小的力量,希望木渎中学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木渎高级中学校长办副主任李宝林告诉记者,培东实验班成立后,因为满世界跑,杨培东回来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他经常通过电话、网络与母校老师交流,关于学校的一些课程和进展,学校更是随时向杨培东报告。

今年4月,在培东班创办三周年之际,杨培东专程回到母校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向校友们讲述成才的几个重要因素。“除了环境、老师等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好奇心、信心、恒心是关键,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这样才能迸发出重要的原创性思维。”杨培东认为,国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很扎实,但缺乏原创性思维,他建议学生学习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多提问,多思考。杨培东还为培东实验班写下“做学问就是要有好奇心、信心、恒心”的寄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踏着彩虹来

发表于 2014-10-7 18:45:32

苏州美国两头跑,他为家乡“打工”:纳米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热门前沿领域。作为业内顶尖高手,杨培东是许多世界级科研机构的追逐对象。而这颗国际纳米界的明星即使升得再高,心中还是装着家乡。

2008年,应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之邀,杨培东出任客座教授,回家乡“打工”,同时负责组建并领导一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同事们的眼中,杨培东清瘦,衣着俭朴,在独墅湖高教区的小道上碰见他,你会以为这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本科生。“他工作比较忙,大多数时间是通过网络遥控指导这里的研究,但是每次来到苏州都是一头扎进实验室。”杨培东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助手们对这位“BOSS”恭敬有加,因为这些“玩”纳米的博士和博士后最清楚,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家伙在这个领域里鼓捣出了些什么。

“巧的是,苏州近年确立了国内纳米技术领域的核心地位,科技水平和产业环境领先全国,在这里正好可以发挥我的专业特长。”接受客座教授的职位时,杨培东曾表示,以后在苏州的工作忙起来后,回来得肯定还会更频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城内外

发表于 2014-10-7 18:51:23

我昨天看到杨培东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才想起来我几个月前重复过他的非对称性蚀刻纳米银的实验,非常酷炫;以前知道他在加州,今天一搜发现他是新成立的上海科技大学的物质学院的院长。祖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科技界正在追赶欧美日已经是既成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黑桃皇后

发表于 2014-10-7 19:01:44

苏州广播电视台乌龙了,这下子。三位日裔科学家因LED研究贡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前广受外界关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裔教授杨培东和斯坦福大学华裔教授张首晟无缘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南鸟叔

发表于 2014-10-7 19:02:18

是滴。苏州台太夸张了,竟然搞了一堆人在木渎中学等着杨培东获奖,自high的不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14-10-7 19:03:00

三位日美科学家因LED研究贡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消息,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称,“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明亮、节能的白色光源。此前广受外界关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裔教授杨培东和斯坦福大学华裔教授张首晟无缘获奖。

1634.jpg


赤崎勇是日本工程学、物理学家,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现任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赤崎勇开发了氮化镓结晶化技术,并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天野浩是日本工程学家,专长半导体器件制造,现任名城大学、名古屋大学教授。

中村修二则是日本电子工程学家,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青紫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明者,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爱媛大学客座教授。

官方公布的获奖理由:三位获奖者在发现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在蓝光LED的帮助下,白光可以以新的方式被创造出来。使用LED灯,我们可以拥有更加持久和更加高效的灯光代替原来的光源。

诺奖物理学奖获奖者介绍:赤崎勇,1929年生,日本工程学、物理学家,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现任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赤崎勇开发了氮化镓结晶化技术,并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天野浩,1960年生,日本工程学家,专长半导体器件制造,现任名城大学、名古屋大学教授。曾与赤崎勇合作,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中村修二,1954年生,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青紫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明者,世称“蓝光之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他于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ED,从而广为人知。当时,开发一种蓝色LED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间只有红色和绿色LED。中村修二教授的创新使得LED生产商能够生产三原色(红、绿和蓝)LED,从而使实现1600万色成为可能。或许最为重要的是,LED行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开始白色LED(半导体生态光源)的商业化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