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苏州经济

7月15日上午,全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暨加快 ...

  • 0
  “十二五”时期,江苏必须解决好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坚决打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开放条件下以我为主的又一次生产力爬坡;二是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
   
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为此,要重点在“三化”上下功夫:一是高端化,二是集聚化,三是国际化。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抓先进制造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像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样抓科技创新项目,像为招商引资创造环境一样为转型升级创造环境。

W020110716342663422651.jpg

昨天上午召开的全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会议就加大推进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记者 濮建明摄

该贴已经同步到 财经道的微博
银财编辑

写了 2324 篇文章,拥有财富 11176,被 1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银财编辑

发表于 2011-9-2 11:06:42

7月15日上午,全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部署,进一步明确推进转型升级工程以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要求,动员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思路,加大推进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在会上分别讲话。省领导张连珍、石泰峰、弘强、杨卫泽、杨新力、黄莉新、李小敏、李全林、张卫国、徐鸣、曹卫星、包国新、罗一民等出席了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秘书长李云峰作会议小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在会上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交流发言。
   
罗志军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军的关键期,必须解决好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坚决打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开放条件下以我为主的又一次生产力爬坡;二是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表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必然带来就业结构、分配结构的调整。实施转型升级工程,不仅是为了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而且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直接相关,事关“两个率先”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利用近年来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打下的良好基础,主动顺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紧紧抓住世界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新机遇,把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攻坚突破,在加快转型中走出发展新路子,培植竞争新优势。
   
罗志军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拓展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内涵,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着力形成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特别是要尽快掌握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技术,增强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价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要把大规模改造传统产业作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顺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趋势,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罗志军强调,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扎扎实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的落实,进一步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要在“三化”上下功夫:一是高端化。适应制造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层次,大力发展具有高融合度的研发设计、物流、金融、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升商贸、健康、医疗、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业。注重研究掌握全球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前沿业态,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集聚化。一方面,要优化空间布局。推进沿沪宁线、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线服务业集聚带建设,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服务业项目,增强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打造发展特色。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选准市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三是国际化。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和跨国并购,引导企业加快融入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服务业品牌,更好地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银财编辑

发表于 2011-9-2 11:06:58

罗志军指出,要更加自觉地把整体推进、分类指导作为转型升级的基本策略。加快转型升级是全省各地面临的共同任务,决不能认为这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事,而与加快发展中的地区关系不大。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阶段不同,所处区位、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也不尽相同,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应当有所区别,必须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加以推进。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前列,要成为江苏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创新要素日益集聚的有利条件,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两大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苏中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一定水平,在转型升级上要树立更高标杆,在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高起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主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争早日融入苏南板块。苏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阶段,面临着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要抓住沿海开发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使加快发展的过程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
   
罗志军指出,要毫不动摇地把深化对外开放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以开放促转型,首先要以全球的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充分发挥江苏的开放优势,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转型升级吸纳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要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建立能源、资源供应基地,转移过剩生产能力,整合全球化的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快培育一批江苏的跨国公司,在加快“走出去”中拓展发展新空间。要实行开放式创新,善于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借力”创新,加快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步伐。要大力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着力提升集聚、服务和创新“三大功能”,努力实现从规模数量的外延型发展向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转型,从优惠政策驱动向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转型,打造出更加鲜明的产业特色、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更加突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开发区在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和先导效应。
   
罗志军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把创造良好环境作为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人才环境等,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上,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定不移地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发挥政策效应方面,要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针对性,实行政策聚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这一基础战略和创新驱动这一核心战略,集中更多的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江苏来发展,鼓励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来转化。
   
罗志军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不仅是重要的工作取向,而且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善于研究新情况、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像抓先进制造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像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样抓科技创新项目,像为招商引资创造环境一样为转型升级创造环境,全力打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攻坚战,不断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为加快推进我省转型升级,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好、落实好推进计划。在推进思路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推进导向上,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推进机制上,要把政府的引导作用和运用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主体上,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在推进重点上,要全力以赴实施“五大行动”;在推进要求上,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银财编辑

发表于 2011-9-2 11:07:25

李学勇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高端发展紧密相连,与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紧密相连,与加强科技创新紧密相连,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紧密相连,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相连。在新一轮发展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创造转变,就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切入点,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入研究重大问题,积极创新思路对策,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李学勇指出,“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活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坚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实现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集聚程度明显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如期完成服务业三年提速计划目标的基础上,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生产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43%,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努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创新发展要有新突破。抓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利时机,突出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服务业理念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二是融合发展要有新突破。一方面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促进现代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三是统筹发展要有新突破。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城市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促进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是集聚发展要有新突破。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进一步探索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努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五是品牌发展要有新突破。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自主品牌为依托,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和品牌区域,打响“江苏服务”品牌。
   
李学勇指出,要立足我省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大做强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十大行业,培植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二是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以技术创新抢占制高点,以经营模式创新拓展新空间,以品牌特色构筑新优势,提升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建设,发挥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发挥城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阵地作用,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载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重点建设复合型领导人才、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撑。李学勇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凝聚一个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广泛共识;形成一个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一个规划,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引领现代服务业更大发展;落实一套政策,确保各项政策发挥实效;营造一个环境,努力为现代服务业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李云峰在作会议小结时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把实施转型升级工程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上迈出更大更实的步伐。要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为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和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双轮驱动”,在突破生产服务业上下更大功夫;强化高端引领,在抢占新兴服务业制高点上下更大功夫;突出集约发展,在建设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下更大功夫;体现惠民优先,在提高生活服务业发展质量上下更大功夫。
   
除苏州外,省发展改革委、南京市、徐州市、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南京三胞集团等单位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领导曹福龙、马明龙,以及省内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各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省属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级和部分省级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部分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作者 宋晓华 顾雷鸣 燕冰 《苏州日报》2011年7月1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