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股票新闻

在趋严的IPO审核政策之下,财务问题依旧是 ...

  • 0
在趋严的IPO审核政策之下,财务问题依旧是重点关注方向,监管“口子”也收得更紧。反馈意见和发审委意见中财务问题占比分别达到50%和70%。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多家拟上市公司IPO折戟,发行审核从严监管的信号也逐步明确。

据监管层方面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的IPO审核政策方面,确实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审核尺度趋严、财务问题关注度较高的特点,其中“拟上市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愈发成为审核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变的是审核尺度,而不变的是净利润门槛。尽管关于监管层将“提高净利润门槛”的传闻在上半年屡次发酵,但本报根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梳理发现,5月以来,除了中小板外,无论是受理企业还是过会企业,“小而美”公司数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上市公司的发行门槛并未随审核尺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审核尺度趋严财务问题成拦路虎: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27家IPO申报企业被终止审查,其中拟上主板的企业有10家,拟上中小板、创业板的则有17家;从时间上来看,4月份被清理的企业尤为多,共有12家,8月份则有7家。未通过发审会审核或取消审核的则共有12家拟上市企业。在业内看来,上会节奏背后透露出IPO审核的风向正在转变。

“去年上半年的发行审核环境宽松一些,相较而言,今年上半年的IPO监管确实有所趋严。”一位深耕IPO领域的券商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趋严的IPO审核政策之下,财务问题依旧是重点关注方向,监管“口子”也收得更紧。经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IPO反馈意见总计3769条,主板、中小板问题较少(平均分别为29个、27.6个),创业板问题较多(平均43.7个);发审委意见总计362条,平均每家企业3.2条。反馈意见和发审委意见中财务问题占比分别达到50%和70%。

综观今年上半年的监管层审核意见,这些财务问题多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发行人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包括发行人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矛盾或异常情况、发行人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明显偏离同行业合理水平等;二是发行人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包括报告期收入利润是否出现大幅下滑、发行人的业务模式或行业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其中,第一类问题体现了审核部门对于发行人财务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为上半年提问最多的一类问题。

“过去几年不乏IPO上市后业绩大幅变脸的上市公司,市场影响恶劣。”上述监管层方面的人士解释称,在此背景下,不难理解发行人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等问题愈发成为审核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两类问题合计占比近50%。

今年4月份,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均遭遇终止审查,而其业绩情况均被监管层列为主要存在问题,这意味摆在其面前的问题均为盈利持续性存疑。其中,前者2012-2014年发行人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630万元、4512万元、2827万元;2015年上半年获得订单金额同比下滑,费用率同比上升,2015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2904万元。后者的业绩也呈下滑态势,2012至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3488万元、3720万元、1527万元和1752万元,而2015年全年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

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航传媒”)则是在6月22日举行的证监会发审会上,IPO申请未获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以及财务独立性欠缺等成为南航传媒IPO申请遭遇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南航传媒的多项关联交易遭到监管层的关注,包括对主要股东的依赖、采购销售环节均存在较高占比的关联交易,由此发审委会认定其缺乏直接面向市场的独立经营能力;与此同时,南航传媒欠缺严格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独立性也遭到质疑。
紫色也绚烂

写了 60 篇文章,拥有财富 307,被 2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紫色也绚烂

发表于 2016-9-6 10:05:15

净利润门槛未变:财务问题频频将上市公司拦在门外,IPO审核尺度趋严成为不争事实。与此同时,市场中也频有“IPO净利润门槛将上调”的传闻,牵动着市场参与者的神经,然而事实上只是“虚惊一场”,净利润规模并非IPO申请被否的根本原因。

按照现行规定,主板(中小板)净利润门槛为最近3年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发行后总股本为5000万元以上(发行前总股本一般为3750万元以上);创业板净利润门槛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发行后总股本为3000万元以上(发行前总股本一般为2250万元以上)。

2016年5月,市场有传闻称,监管部门将重设IPO净利润门槛,上会前一年主板(中小板)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创业板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将被劝退。3000万净利润和5000万净利润分别成为创业板与主板(中小板)企业的隐性审核标准。

传闻一出便引发了投行圈的震动,不过本报梳理证监会公开数据发现,5月份以来,无论是受理企业还是过会企业,净利润5000万元以下的主板企业和净利润3000万元以下的创业板企业数量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

以过会企业数量为例,5月份以来,沪深交易所申报企业中,净利润小于5000万元的主板和中小板企业家数分别为5家、2家,占主板、中小板过会企业的比例分别是33%、29%;净利润小于3000万元的创业板企业家数是2家,占创业板过会企业总量的20%。

而今年1月1日至7月1日间,上述三个比例数值分别为21%、37%和13%。除中小板外,“小而美”企业过会占比均有提升,主板更是大幅提升12%。今年6月的主板过会企业能科股份净利润为3900万元,5月过会企业德新交运净利润为4300万元,均未超过5000万元。无独有偶,申报企业中,“小而美”公司占比也持续上升。

据记者统计,5月以来,上证所申报企业中,净利润小于5000万元的公司有23家,占比35%,上半年该比例为32%。如2016年6月主板受理的企业掌阅科技,申报前一年净利润为3500万元,同样不足5000万元;5月以来,中小板净利润小于5000万元的受理企业家数为9家,占比为35%,较上半年比例下降了7%;创业板与之相反,净利润小于3000万元的受理企业有26家,占比37%,较上半年数据上升3%。

而就被否企业的情况来看,除中小板外,主板被否企业中净利润5000万元以下、创业板被否企业中净利润3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比分别为0%和33%,上证所被否的3家企业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净利润规模并非IPO申请被否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